大盘",科技、制造双主线稳固,医药成最强上升赛道,同时港股配置激增,港股的医疗保健替代互联网巨" />
21 世纪经济报道特约记者 庞华玮股票配资第一门户
公募主动权益基金作为市场"聪明钱",其动向和调仓行为直接反映主流机构心理预期的演变。
刚过去的二季度,主动权益基金业绩跑赢被动权益基金,遗憾的是,好业绩并没有吸引增量资金,主动权益基金的份额和规模继续下滑,主动权益基金"回本赎回"现象仍在演绎。
不过,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对后市的心理预期已明显转向,股票仓位全面上升,二季度的一个明显的配置格局是"中小盘>大盘",科技、制造双主线稳固,医药成最强上升赛道,同时港股配置激增,港股的医疗保健替代互联网巨头成新增长极。
一、好业绩遇上"回本杀"
主动权益基金是指通过主动管理的权益类公募基金产品,具体上,按照 wind 投资类型二级分类,统计基金类型包含:普通股票型、偏股混合型和灵活配置型,其中选取最新季度股票占比大于 60% 的基金作为主动权益基金。
二季度,主动权益基金取得不错成绩,超过了被动权益基金。
Wind 数据显示,代表主动权益基金表现的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,二季度上涨 3.06%,这一数据跑赢同期的沪深 300 指数(1.25%)约 1.81 个百分点,跑赢中证 800 指数(1.19%)约 1.87 个百分点,跑赢创业板指(2.34%)约 0.72 个百分点,跑赢深证成指(0.37%)约 3.43 个百分点。总体来看,主动管理优势显现。
不过,二季度,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跑输了上证指数(3.26%)约 0.2%,主要是因为公募低配银行股,而今年大盘的贡献主要来自于银行。
来自信达证券的数据显示,各类主动权益类基金二季度收益均值超 2%,其中,普通股票型基金为 3.01%,偏股混合型基金为 2.98%,灵活配置型基金为 2.39%。
来自国盛证券数据也显示,二季度,尽管主动权益基金的平均收益率较一季度有所下降,但仍有超 6 成数量占比的主动权益基金取得了正收益,季度收益率中位数为 1.95%。
今年二季度大部分主动权益基金的业绩均处于 -6%~12% 范围内,有 72 只主动权益基金产品取得超 20% 的季度收益率。
比如,二季度表现最好的一批主动权益基金:长城医药产业精选 A 以 35.86% 居主动权益基金季度收益第一名,紧随其后的是永赢科技智选(32.28%)、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 A(31.28%)、申万菱信乐融一年持有 A(31.27%)及华安医药生物 A(31.20%)。
总体来看,二季度创新药、北交所主题基金表现突出。
值得关注的是,主动权益基金因为二季度的好业绩却在经历一场"回本杀",陷入"回本赎回"。
国金证券研报分析认为,主动基金由于其过去两个季度良好的业绩表现带来了基金持有人的 8 季度滚动平均持有回报接近转正,但负债端的"回本赎回"现象反而有所强化,绩优基金被资金追捧的力度相较于一季度也有所回落。整体而言,主动基金尚未整体步入"资产 - 负债"的正向循环 ( 好的业绩吸引增量资金强化业绩趋势 ) 当中。
二、规模缩水
二季度,主动权益基金面临份额下降与资金净赎回压力,"主动降、被动增"趋势延续。
东方证券研报指出,根据基金披露的 2025 年二季报数据,公募基金市场总规模 33.72 万亿,较上季度末下降 2 万亿。
其中,主动权益类总规模 3.27 万亿,占比 9.69%,较上季度减少 366.62 亿,占比较上季度减少 0.76 个百分点。
份额上,公募市场总份额 30.90 万亿份,其中主动权益基金总份额 2.76 万亿份,总份额与上季度相比有所下滑,减少 866.98 亿份,占公募基金市场总份额比略有下降,下降 0.75 个百分点。
不过数量上,不降反增。主动权益基金数量较上季度平稳增长,截至二季度末,共 4190 只(仅统计主代码基金,下同),较上季度增加 57 只。
值得一提的是股票配资第一门户,二季度,主动基金与被动基金的规模差距继续扩大,当被动指数型基金规模进一步增长时,主动权益型基金规模出现小幅下降。
数据显示,去年四季度被动基金规模首次超过主动基金,今年二季度二者规模差距进一步扩大。
国盛证券数据显示,截至 2025 年二季度末,主动权益型基金规模约为 3.28 万亿元,小于被动指数型基金的 3.60 万亿元。
信达证券的研究也显示,2025 二季度主动权益基金的份额持续缩减,已连续 9 个季度下行,反映投资者风险偏好仍偏谨慎。
具体到基金管理人,二季度末,主动权益基金管理规模最大的前三家公司分别为易方达基金、中欧基金、富国基金。
国盛证券研报数据显示,截至二季度末,易方达基金旗下主动权益基金规模达 2193 亿元,较一季度的 2291.22 亿元小幅下降。紧随其后的是:中欧基金 1783.28 亿元,富国基金 1673.36 亿元。
此外,还有 6 家基金公司旗下主动权益基金规模超 1000 亿元,包括广发基金、汇添富基金、景顺长城基金、华夏基金、嘉实基金、兴证全球基金。
该研报还显示,2025 二季度主动权益基金管理规模增长最多的前 5 名公司为:永赢基金、中欧基金、国金基金、平安基金、大成基金。
具体到产品,二季度末,市场上规模最大的主动权益基金中,规模超 200 亿元的有 4 只,分别为易方达蓝筹精选(张坤)349.43 亿元、中欧医疗健康(葛兰、赵磊)308.01 亿元、富国天惠精选成长(朱少醒)235.44 亿元、兴全合润(谢治宇)218.55 亿元。
不过,二季度百亿主动权益基金的数量由 23 只降至 21 只。
三、股票仓位上升
基金仓位的变化往往代表基金经理对于后市预期,总体来看,二季度主动权益基金股票仓位有所提升。
国盛证券数据显示,截至 2025 二季度末,公募主动权益整体仓位已连续 4 个季度持续提升,最新规模加权仓位为 88.08%(相比上季度 +0.52%),高于仓位历史均值的 76.97%。
信达证券也显示,二季度主动权益基金整体加仓趋势明显,股票仓位中枢升至 88.13%,风险偏好回升,各类型基金仓位均有所提升,且仓位分歧度同步收窄,操作更趋一致。
东方证券展示了具体各类基金数据:普通股票型基金仓位中位数上升 0.04 个百分点至 89.59%;偏股混合型基金仓位中位数上升 0.24 个百分点至 88.27%;灵活配置型基金仓位中位数上升 0.62 个百分点至 86.89%。
从统计结果看,沪深 300 仍然是基金重仓股配置最高的板块,配置比例 56.15%,较上季度占比减少 2.56 个百分点;中证 500 配置比例 22.80%,较上季度占比增加 2.11 个百分点;中证 1000 配置比例 12.66%,较上季度占比减少 0.77 个百分点;中证 2000 配置比例 5.35%,较上季度占比增加 0.60 个百分点。
整体来看,2025 年二季度主动权益基金显著降低了沪深 300 成分股的配置比例,而中小盘的配置比例有所提升,其中,对于中证 500 的配置比例达到 2018 年以来的最高点。
此外,值得一提的是,公募主动权益基金的港股仓位已连续 6 个季度提升。国盛证券数据显示,截至 2025 二季度,公募主动权益基金的最新港股持仓比例达到 24.74%。
四、加仓通信、银行
信达证券显示,主动权益基金的热门产品布局方向主要为红利、科技、医药、港股通及大制造主题。
二季度,主动权益基金在行业配置方面,主要重仓方向是:电子(19.01%)、医药(11.01%)、电力设备及新能源(8.89%)、食品饮料(6.71%)、机械(5.55%)。
其中,二季度通信与银行获增配,食品饮料和汽车减持相对较多。
具体来看,增配最多行业:通信(+2.60%)、银行(+1.14%)、国防军工(+0.91%)、非银行金融(+0.77%)、传媒(+0.59%)。
减配最多行业:食品饮料(-2.14%)、汽车(-1.35%)、电力设备及新能源(-1.00%)、机械(-0.98%)、家电(-0.88%)。
二季报中,公募主动权益基金的板块配置上,占比最高板块是科技、消费;增配最多板块是科技、金融;减配最多板块是消费、制造。
总体来看,主动权益基金整体相对加配中小盘个股、减配大盘蓝筹;宽基配置上,沪深 300 权重降至 2018 年来最低,而中证 500 与其他成分股占比上升。
个股上,截至 2025 年二季度末,主动权益基金重仓持股排名前十的 A 股为:宁德时代、贵州茅台、美的集团、紫金矿业、立讯精密、新易盛、北方华创、恒瑞医药、中际旭创、招商银行。
二季度增持最多 A 股为:中际旭创、新易盛、沪电股份、胜宏科技、顺丰控股、海大集团、中航沈飞、信立泰、分众传媒、杭州银行。减持最多 A 股为:比亚迪、立讯精密、贵州茅台、五粮液、泸州老窖、美的集团、山西汾酒、恒玄科技、德业股份、万华化学。
总体来看,基金二季度重点加仓中际旭创、新易盛、沪电股份等科技制造类个股,减仓比亚迪、贵州茅台、五粮液等消费蓝筹,持仓结构相对向科技成长方向调整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主动基金对于"通信"迅速从低配转为超配,而对"食品饮料"的超配比例快速降至 2017 年以来的低点。
兴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